颜色有五行分类吗?
没有!古书上所谓“五色”,其实是指“五方”或“五行”——《尚书·益稷》载舜语:“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入,以滋民德,彰厥功,美哉。”这“六律五声八音”,被儒家吹得神乎其神(详见《礼记·月令》),但实际指的就是宫、商、角、徵、羽5种基本调式,以及这5种调式的变调。如“四始六吕”中的“四始”即指“四时”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礼记·月令》解释道:“仲春乐未央……仲夏令声何,令音中吕……”也就是说,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有半个月时间,分为“阴阳”两部分,每一部分12天,每五天为一个循环。其中前6天的阳面,定为“律”,后6天的阴面,定为“吕”;每月都是如此,周而复始。由此形成81个“律吕相配”的固定组合,也就是“八音”。
古人发现,用黄钟与夹钟之间(今称“太簇”)的9个律管吹出的音阶,和用姑洗与夷则间(又称“仲吕”)的8个吕管敲出的乐音,互相配合,能产生全部的乐音。这是中国最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数理音乐”理论——《周礼·春官·大司乐》载:“乃奏黄锺,歌大吕,舞佾(yì),而祀天神。”“乃奏大蔟,歌应锺,舞佾,而祭地示。”
这种建立在“五方”和“五行”之上的音乐理论,后来被历代文人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如唐代孔颖达等人在注释《礼记·月令》时,就认为十二月乐律分别对应着十二个月的花开情况——“建寅之月,律中太蔟。言‘中’者,谓始生之时。其月大寒尽,立春初,草木萌芽,故曰‘发萼'。萼,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