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病毒韩国?

蒲锦林蒲锦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不是很喜欢这种问题在题目里用夸张的用语“病毒”形容(不管是对病毒本身还是对这现象),感觉不是那么妥当和正确... 不过,如果这个问题只是问这是什么现象的话,答案很简单。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韩流(可能也是伪娘风气、审美偏向等等的综合影响)如何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在知乎看到有人提到这个现象时,最高票的一个答案列举了若干条这样的现象,其中一条是“以前学琴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弹巴赫海顿莫扎特,现在钢琴课上到一半出现了一个学生开始弹贝多芬,同学们都觉得他很厉害的样子” 是不是觉得很可笑?怎么学琴十几年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居然倒退了?直接从古典主义退到了浪漫主义。

其实,这种现象真的挺常见。虽然我不了解学琴的学生群体有多大,但我相信肯定有大量的人有着类似这样“退步”的音乐理解。而这样的人一多,对于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的解读力自然也就会下降。本来巴赫、海顿、莫扎特的作品就够难了,要让人理解更深刻的内涵那更是难上加难。但贝多芬的作品往往更容易给人带来一种“旋律感”,也就是说相较于前面这三位音乐家他的作品更加容易进入流行音乐的领域,于是给人的印象就是所有人都会哼两句贝多芬的主题曲。

因为人人都会对“旋律”(即使没有学过音乐的人)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能够给予一定的反馈(比如评价一句“好听”);而对于巴赫、海顿、莫扎特的主题人们往往只能给出“不好听”的评价。所以,贝多芬的作品在普及率上无疑比上述三位高很多个档次,而这自然会导致人们对艺术理解的倒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