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打过中国吗?
朝鲜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朝鲜内战,而内战的爆发则是由美国所支持的韩国军队向北进犯先遣部队与北朝鲜人民军发生冲突引起的。1948年4月25日,南韩总统李承晚命令其子李章达率领一个团约7000人的兵力,乘火车北上入侵朝鲜半岛,进攻宣川、星州等地。北朝鲜政府请求苏联援助,苏军出动空军掩护了北朝鲜人民军的撤退和追击,并在战场上空为北朝鲜人民军扫清了美军的空袭力量。
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为了阻止韩国军队的北进,人民军首先在洛东江畔的金浦机场附近进行轰炸,随后在洛东江正面发动了全面进攻。6月30日,人民军攻占南韩首都汉城(今首尔),韩国总统李承晚仓皇出逃至全罗北道扶安郡。7月初,人民军收复了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 就在北朝鲜军队准备统一朝鲜之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于7月5日在仁川登陆,开始了第二次韩国战争。美军迅速向南推进,在仁川登陆后仅8天就占领了汉城。此后,“联合国军”不断向北压迫,但都被人民军击退。在“联合国军”登陆前,北朝鲜已集结了大部分主力,等待时机南下,与李承晚的残部及美军决战。
然而,正当北方军队准备发起总攻时,朝鲜战争突然爆发。10月1日,双方签署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就此结束。根据协议,双方恢复战前边界,撤走一切非军事区和非军事区内的军队。尽管两国都试图利用停战谈判达成自己的目的,但终究未能如愿。 虽然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以南韩军队的北进为先导,但真正引发战端的根本原因还是美苏两大国在亚洲的战略角逐。
当时,冷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激化,亚洲作为与美国对抗的关键地区,自然也是硝烟弥漫。二战结束后,美国将战败的日本扶植起来,作为其在亚洲的基地和屏障。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美苏在亚洲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日本作为冷战前哨,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守着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同时由于朝鲜位于中苏之间,因此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可能放任不管。于是,朝鲜半岛成了美苏争夺的焦点。 早在二战末期,斯大林就极力推动苏联红军提前入朝,抢占军事战略要地。美国对此极为恼火,认为苏联此举有抢功之嫌。二战结束时,苏联共向朝鲜派遣了150万的军队,占据了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域,并建立了相应的军工产业。
除了在日本海和太平洋方向的海上舰队之外,苏联在朝鲜半岛还有大量的陆海空三军部队以及众多的导弹发射装备。随着朝鲜战争危机的升级,就连苏联此前部署在中立国的核武器也被紧急调往了东亚。 如果说苏联的介入还让美国有所忌惮的话,那么日本势力的增长则让朝鲜人民非常警惕。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南部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很快。然而,这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得城市负担急剧增加;工业体系不均衡导致的产能过剩和供求失衡,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又导致了政治上的动荡不安。
南韩总统李承晚本来是想依靠美国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越战失败的阴影和国内经济的萎靡使得民众对李承晚及其执政党的大韩民主党极度不满,而朝鲜人民军强悍的军事力量更是刺激了南韩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
1956年,南韩大选中,反美的民主正义党一举击败了执政的大韩民主党,成为了国会多数派。新总统李锡圭一上台就撕毁了《韩美相互防御条约》,拒绝再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这进一步激化了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南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