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热债冷的原因?
1、政策原因 2010年之前,国家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还是比较支持的,除了考虑融资成本之外还会考虑支持地方经济、吸纳就业等宏观因素。当时发行债券的审核条件要比现在宽松很多,资金用途也比较宽松。所以那几年很多企业都发了债券,尤其是地产和基建行业发得特别多(这两个行业资金需求比较大)。 但是到了2010年下半年开始,宏观经济下滑压力增大,政策开始从紧,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为了控制融资规模,央行先后通过正回购的方式回笼了大约4万亿元的资金;另外还通过了印花税等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了调控。随着信贷规模的紧缩和货币政策的趋严,除却金融类企业以外,大部分企业的再融资都要比当时的市场状况要艰难不少。
2、市场原因 如果说政策是一方面的话,那么市场本身的不作为就是另一方面的原因了。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投资者对于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因此对于投资的态度相当谨慎,能不出钱就不出钱甚至借空仓位来应对可能下跌的风险。这就使得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股票上市融资的能力都大打折扣,企业再融资遇阻。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上,“炒新”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这也使得许多本来应该通过再融资方式进行筹资的企业难以如愿以偿。因为新股的炒作必然会带来股价的上涨,而股价的上涨又会进一步刺激投机者炒新的热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避免“炒新”带来的负面效应,部分拟上市公司只能改弦更张,选择不上市而是直接融资的道路。
3、企业自身的原因 当然,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是影响企业能否顺利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企业要借钱,你作为债权人自然要考虑该笔借款是否安全并且是否会损失利息收入了。如果你认为借款风险过大,那么肯定会要求更高的回报以补偿有可能出现的损失——这就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或者融资难度的增加。反之亦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要想降低借款的成本或者是提高融资的效率,就必须努力改善自己的财务结构和经营状况,尽量降低自身的融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