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几种虚拟货币?
目前在国内能正常流通的,且具有法偿性的只有法定货币-人民币(不讨论第三方的支付产品) 其他所谓的“货币”,其实只是互联网产品——这类货币很多,而且层出不穷。这些互联网产品的出现,确实解决了一些金融问题,比如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对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把目前在国内流行的所谓“货币”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种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点对点”网络发布的“通证”;第二种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点对点”网络发布 的“通证”;第三种是各类交易平台发的“平台币”;第四种是各种打着区块链旗号的“通证” (本文所有通证一词均指上述四种类型) 目前来看,第一类和第二类“通证”的发行还相对规范,在总量固定的前提下,通过“点对点”的网络公开进行交易,虽然也存在着炒作的可能,但由于监管难度大,而且其价值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验证,因此总体来看风险还是可控的; 第三类“平台币”的发行相对较为容易,而且由于交易所本身具有的垄断性,导致其很难受到市场和用户更多的关注(除非像最近交易所的提币和禁令事件引起市场的波动),加之大多数人都存在“筹码在手,万事不愁”的心理,因此这类“通证”的炒作性是最强的,也是最令监管部门感到头痛的;
第四类“通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毫无下限”的应用场景和传播速度,因为任何基于区块链的产品只要经过几次炒作就能快速风靡市场,而基于区块链的概念加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套路,让人耳目一新,欲罢不能。 但是,不管怎么说,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或者第三类,毕竟还是在监管部门的视野范围,他们总体的交易量和价值体量还很小,尚不至于形成颠覆性影响。第四类“通证”就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其应用场景多样且难以掌控,加上时不时就有某些国家监管机构发出警告或禁令,因此这一类“通证”的稳定性最差,不确定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