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乐坛?

阿书慧阿书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所提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何香港流行音乐在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另一个是「为何粤语歌词那么发达」。这两个问题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解答好这个问题可不容易。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为何香港流行音乐在 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好找,甚至不用香港流行音乐来特指香港的音乐,只要看看整个华语乐坛就可以发现,在整个八十年代,华语乐坛处于一个「神仙打架」的年代。四大天王、台湾的林忆莲、李宗盛、张悬、齐豫……大陆的邓丽君……每个地区的歌手个个都有顶尖的实力。而且那时候歌曲版权也没有现在这么被看重,到处可以听到盗版磁带,所以也谈不上什么版权。

1993年开始,大陆开始发展娱乐业(当时最大的动作就是让央视播放《野狼Disco》),随着网络兴起,人们的听歌习惯发生了改变,从磁带变为网上听歌,再加上后来版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各种付费听歌平台的出现。整个华语乐坛进入了「流量时代」,尽管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海》《十年》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是整体质量确实比不上八十年代。

而香港的流行音乐确实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以港台作为华语乐坛的中心,其他各地的艺人要么到港台发展(比如李宇春),要么就转型(比如周杰伦)。虽然依旧有《我的中国心》这样的爱国歌曲,或者《沧海一声笑》这样的作品,但是总体来看水准已经大不如前。

到了互联网时代,流行音乐的门槛更低了。一方面人们可以在各个平台听到大量的免费音乐;另一方面,网络上也可以找到很多谱子,让人人都可以当制作人。因此大量的优质音乐人和作品都集中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以周杰伦为例,他之所以能火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得感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他一个即将过气的艺人凭借大量的爆款歌曲重新崛起。

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为何粤语歌词那么发达」。

这恐怕得追溯到晚清民初了。由于清政府的无能以及列强的入侵,近代我国几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动荡的时代里,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成为了反抗外侮和内辱的重要手段。

早在 1894 年甲午战争之前,梁启超就已经通过《新史学》呼吁建立民族国家,用国语(普通话)取代满语作为正式官方语言。同时他在文章中也强调「吾国言文之歧异”,认为这是阻碍中华民族团结的因素之一,应该加以解决。梁启超的这篇《新史学》在民国后收录进他的著作《饮冰室合集》并被广泛传播。

尽管梁启超的主张并没能完全实现,不过到了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如胡适等人还是通过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奠定根基。与此同时,受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影响,一些进步作家也开始思考如何用母语传递自由、民主的思想。于是他们着手进行汉语的拉丁化运动,试图用拼音方法来解决汉语文学的普及问题。

1926年,由萧友梅、黎锦晖等人发起的中国新文字协会在上海成立。会员包括赵元任、周作人、朱自清、章太炎等文学大家。他们希望以新的语言观和文化观,用拉丁化新文字与外国平等交流,并且运用这种媒介传播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于是,在这股浪潮之下,粤语歌词借助着外来语言的强势开始了新的篇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