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会住房短缺?

申屠嘉富申屠嘉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说的中国,是1978年前的中国还是现在的中国? 要是1978年之前的房子那可是真真正正的短缺啊! 当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到20%(与现在非洲一些国家差不多),大部分人都住在乡下,所谓城市,无非是十几平方公里的几个大院而已。这些院子的居住人口密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高”了。

为了缓解这种超高的人口密度,我们建立了“大集体”“小公社”制度,把几家人住在一起称为“户均十平米的大家庭”当成社会主义优越性来宣传。同时搞建设不搞住宅,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工业和基础建设,结果就是农民被束缚在农村土地上,城里人的居住条件也没得到多大的改善。

1978年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量迅速提高。农村生产力的解放,除了带来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充足外,还有一大附带效应——农村劳动力的富裕。

农村劳动力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后,开始向城市涌动,他们既带来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带来了对住房的需求。 不过那时经济刚打开缺口,非常贫穷落后,城市建设没有资金,就采取“拆字当头”“扩方建城”的方法,用拆掉的旧房建成的新房面积来扩大城市面积。这种“拆”不是像今天这样给你补偿几千万上亿地拆,而是连床带人一起搬进新楼里,所以叫“扩方建城”。

那时候城市里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所有的住宅都是公共住房,分配的方式有按单位分配(福利分房)也有按街道或区域分配(实物分房)。无论哪一种方式,房价都很便宜,几十块钱一个平方米的市场价(建筑成本+税费+合理利润),贷款利息也不高。

这种福利分房的制度伴随改革开放一直走到1998年才结束。这20年是城市房屋需求最大的时段之一,供给方面除了拆迁改建之外,主要是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因为那时候城市用地是没有限制的,随便你扩大多少倍都没有关系。

1998年以后房地产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仍然采用福利分房的思路在运作,只不过由原来的政府、单位、个人三方买单变成政府和私人双方买单罢了。也就是说需求仍然是大量的,仅仅形式上增加了购房者的负担(银行贷款利息加印花税等手续费),对于房屋总体价格的影响不大。

2003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暴涨,这是由于宏观政策调控导致的供求矛盾引起的。政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高速公路、地铁等),一方面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鼓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这一政策在短期内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增加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膨胀。2004年和2006年两次加息都未能抑制房地产价格的疯狂上涨。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房地产泡沫才破裂,随后进入了漫长的去库存阶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