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五行是什么?

柳冰嘉柳冰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黄帝曰:余闻九针,今幸会,及此未问,此九针何而殊形?何而异状?” 岐伯对曰:“夫针之奇形者,既锋且锐,又厚且大;夫针之咸象者,筒直而长,素而广,薄如葵叶,长如韭茎,尖如桂瓣,矩如柳枝,大如指头,细如引线,五色秀丽,明而不晦,锐头开眉,其中色鲜,锋如新刃,黑赤荧荧,尖圆厚大,其用也,徐而无声,手探至深,无障无壅。如此者,针之奇形矣。”“故曰:质厚者,其气渐浓;器小者,其中易满;形短者,上实下虚;形平扁者,上下左右通流。如是者,针之咸象矣。” “所谓三阳者,太阳为高,阳明居中,少阳为低。所谓三阴者,太阴根于腹,少阴居中间,厥阴在高起。所以能别阴阳之极者,身有高低,足有远近,四肢有上下。脉有两弦、两寸、两尺,此其候也。”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古人不仅将人体的结构与五行的生克规律联系起来,而且还发现了外应——天地万物的规律和人体是相通相干的。

在针灸治疗时也要考虑到这种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所以在选择穴位注射或艾灸时,要注意不要使药性过于温燥(如附子、肉桂),也不要过于清冷(石膏、知母),要选适中之品(如山药、黄精)。 至于姜,在黄帝内经中,既是食物,又是药物,还是一种药引子。《灵枢·五味篇》中说:“葱薤之辛,姜之甘,酒之醇,椒之味,黄柏之苦,皆属于火。”可见姜在古时并不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直到金元时代,中医大家朱震亨首次提出“生姜治寒痰”之说以后,姜才逐渐被作为药物使用。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早掘出者名生姜,暴露多日则变干,切成薄片,名曰煨姜,或用醋浸过,或者炒熟用。”并指出各种姜的用法:“早掘出者名生姜,曝干为粉,入药颇佳。”(即我们现在吃的嫩姜) “取嫩姜捣烂,自然汁用。”(就是刚刚挖出来的新鲜姜,直接榨汁) “取老姜切薄片,炙焦为末。”(就是把老姜放到火上面烤,烤到发焦为末) “以姜切片水煎,取浓汁,调常水服。”这里强调的就是不要用铁锅煮姜。否则,药效就变了。 李时珍还详细阐述了各个姜的产地:“凡姜之多产处,土人采之,虽风雨亦不止。”可见当时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姜是一种可以反复采摘的品种。

明朝末年张景岳在其著作《类经图翼·卷十一》中,对如何使用姜作了详细的阐述:“按姜之名,首见于《本经》,曰:主胸满咳逆。盖生姜辛散,功专行散,得童便煎,治咳嗽肺胀有淤血者最妙。又曰:主霍乱腹胀。然必热泻食泄兼腹胀者,方可用之。若寒湿脾疟,腹痛吐泻,非所宜矣。又曰:主水肿。以其利小便故也。又曰:堕胎。盖姜能损胎,又属热物,故有此说……须详审病证,斟酌进退,无徒凭方书以为规矩,见热升火妄投,有犯虚虚实实之戒乎!”

现在,随着冰箱的普及和使用,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常见了。不过,你如果要自己动手制作的话,也并非难事。只要不毁坏它天然的成分,将其放置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就可以长时间保存。 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姜就是很好的药食同源之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