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鸭多少年历史?

桑双林桑双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烤鸭”名称的出现,大概是在清代中叶(18世纪),而它的发源地,就是今天的正阳楼。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正阳楼上用过饭,对这里的菜肴十分赞赏;后来他在宫里设宴款待英国使者马嘎尔尼时,竟也点了“烧鹅”(即北京烤鸭)这道菜。这是“北京烤鸭”首次出现在皇室的菜谱上。 但当时“北京烤鸭”并不叫这个名号,而是称为“烤炖鸭”或“酥烤鸭”。关于这种菜的制法,在道光年间的一本食谱上有一则记载:“鸭子一只,约重四五斤,宰净备用。葱白三根切细末,姜五片切丝。用啤酒、醋、酱油调成汁,浇入锅中,加冰糖一两,文火煨熟,连骨带肉撕碎,蘸着料吃。”(《调鼎集》) 这时的“北京烤鸭”还属于皇家的御膳,民间是不可能吃到的。到了清末民初,一些经营洋货的商店,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就开始制作卖“烤炖鸭”。据说由于鸭子的做法与欧洲人喜爱的“烤鹅”相似,因此深受外国顾客的喜爱。

20世纪初,前门一带出现了不少专门卖“烤炖鸭”的店铺,诸如“万隆斋”、“广和轩”等,这些店做出来的鸭子,颜色焦黄、皮薄酥脆、肉质鲜嫩,再配上专用的酱碗筷,让人看得赏心悦目。食客们吃得津津有味,还赞不绝口。 不过当时的“烤炖鸭”价格颇为昂贵,人们想尝一尝这道“宫廷菜”,得花上一块钱——合现今的两三百元。当然,如果去“万隆斋”这样的馆子吃一顿,那可就不止这一块钱了。 这样昂贵的价钱,使“烤炖鸭”一直保持着贵族气质,只有富人才吃得起。直到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才终于诞生了便宜又好吃的“北京烤鸭”。

1941年秋,著名教育家、燕京大学教授董竹君在抗战的艰难时期,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园林式餐厅,取名为“成都南路园”。这座餐厅的菜价极为公道,只收法币两元(约合今人民币六十元),因而很快赢得上海各界的喜爱,不少人慕名而来,连鲁迅夫人许广平都是这家餐厅的座上宾。

这里最有名的菜不是“烤嫩鸡”也不是“炒虾仁”,而是一种用炉子烤的鸭子,表皮酥脆,内部鲜嫩,再沾着特殊的酱料,口感绝佳。许多人都怀疑这是一种“北京烤鸭”的改良版,因为售价仅有两块钱。 不过有人提出,这或许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苏州菜——“熏鸭子”。因为苏州人在烹制鸭子的时候,喜欢用盐和酱加以腌制之后再烘烤,味道相当独特。

无论如何,自从抗战胜利后,“烤鸭”的价格开始一落千丈。1956年,新中国刚刚完成对首都的改造,一家叫做“友谊”的餐厅就在前门开业了。这里的“烤鸭”只要四毛钱一支(约合现今一百元),并且可以一毛分钱掰成两半花——除了鸭肉之外,还可以免费加上黄瓜条、葱丝和薄饼同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