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碱厂还存在吗?
我是1976年进入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工作的,当时上海有上海石化总厂、上海有机化工总厂(位于虹桥路)和上海合成纤维总厂(位于静安寺)等三大企业。我分在化工厂的氯碱车间。该车间有职工两千多人,是化工厂最大的车间。主要生产烧碱、液氯、盐酸等产品,供应全厂的化肥和医药等装置作为原料。
我进厂的时候,化工厂刚刚建完一期的厂房设备,正在施工第二期,整个厂区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们氯碱车间有四个生产班,每个班工作8小时,两班倒。由于当时正值文革时期,所有一切以政治挂帅为第一原则。因此每天除了白班的八个小时工作日之外,所有的人都要花费两小时学习“毛选”;每周要有两天早上四点半就要起床参加早自习,学习文件,背诵语录。每月要举办两次时事报告会,由厂里的领导给全体职工上形势任务报告。每年还要写四次思想汇报。此外每年的工矿游园会等大型活动也是必不可少。在这样严格的政治生活中,劳动生产虽然辛苦,但是大家的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
经过几年的建设,到七十年代中期,上海石化的产能已经位居世界第三。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因为市场的关系,烧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国家计划建设新的项目来调控市场。于是上海石化开始兴建三期工程,新建一套年产六百万吨烧碱装置。这一下子使得上海石化的烧碱生产能力一下子从原来的三百多万吨/年提高到四百多万吨/年。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受到市场的冲击,上海石化这种规模巨大的企 业也逐渐陷入发展困境。
到了九十年代初,国有企业普遍都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寻求发展,上海石化开始了资产重组,把一些效益不好的厂区逐步关闭,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海碱厂就是在这个阶段被关停撤并的。现在留下的只有上海浦东的炼油厂、乙烯厂和化学厂等部分保留了下来,并且发展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