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巳属什么?
五行,是指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的活动变化。以五行的观点来看宇宙万物,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可归纳为这五大类。 五行理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左传》中记载的“木实始生”和“水始涸”;《庄子·秋水》中的“秋水时至”和“火不热”等等,都是指五行。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世界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在微观上,没有绝对的中空,也没有绝对的运动——一切都在运动中,但一切也都不会纯粹运动,而是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这种微结构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作“态”(state)。
古人通过亲身实践发现,五种基本的元素能够解释世界中大部分的“态”,于是总结出“五行”的说法。 那么有人会问了,这五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在远古时代,人们根据大自然的现象总结出了四种基本的元素:阴(water)、阳(fire)、风(wind)、火(lightning)。并用它们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和人们的疾病。
到了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把阴阳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共组成六个元素,并用它们来推断人的命运。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六气”的概念(注:此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与中医中四象的阴阳学说不同,请不要混淆)。
东汉年间,著名医学家王叔和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创了“五行”的说法。他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归入金的、水的、木的、火的、土的五个范畴之中,用它们来解释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等,并用来指导治疗疾病。
随着历史的发展,五行中增加了“金”的特性,即: 金主义,主敛,其性刚,其情烈,其味酸,其色白(或赤)。 木主仁,主散,其性直,其情和,其味苦,其色青(或黑)。 火主礼,主升,其性炎,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 土主信,主运,其性湿,其情良,其味甜,其色黄。 水主智,主蓄,其性冷,其情猛,其味咸,其色黑。
在医学方面来说,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脏之外,六腑中有胃属于土,大肠和小肠属于金,胆属于木,膀胱属于水。 人体十二经脉中,阳明经气血最盛,故有“土旺生金”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