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解释的是身体生理功能变化及病理的表现形式和规律、中医用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来概括所有生命的特征。那么中医所说的“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五行”中的“行”字,有道路之意。五行的“行”与八卦的“卦”一样,都是用来描述运行轨迹的。五行可以理解为五个过程或五个阶段。而这里所谓的“行”就是运行,流动的,循环往复的。因此五行实际上就是指五脏功能的运行过程。
中医所认为的人体是有机的整体,所谓五脏即是:心、肝、脾、肺、肾 五脏的主要功能如下: 所以说,五行其实就是指心的喜悦,肝的愤怒,脾的忧虑,肺的惊慌,肾的恐惧等这五种情绪的变化过程。当人体感受到快乐时,五脏中的心就会处于“行”的状态;人愤怒的时候,肝经就“盛”,愤怒至极则伤肝;人忧伤时,脾脏就“郁”,忧郁则伤脾;人大悲时,肺气就“虚”;人恐惧时,肾精就“耗”,等等。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喜、怒、忧、思、恐还是惊,都有其出现的特定的时限,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古人才会说:凡事皆有度,过犹而不及。也就是说,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才是健康的保证。 如果说人体的五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人体的五官则是这个整体的外在体现。
《黄帝内经》指出:“目者,心之使也”“耳者,肺之官也”“口者,脾之官也”“鼻者,胆之官也”“舌者,肾之官也”“齿者,龈之分也”五官不仅具有欣赏外部世界的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不仅是五脏的外在表现,而且也是五脏功能的体现。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漂亮的花儿时,内心充满了欢喜,这时眼眉之间就会露出愉悦的神色,这就是“目者,心之使也”的体现;我们听到好听的音乐时会心情愉悦,这时脸上的笑容会加深,这也是“耳者,肺之官也”的解释之一。 所以古人把望闻问切作为诊断疾病的方法也是有科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