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都有哪些字体?

谭登喜谭登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说的“书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书法种类或书法体式,是古人对各种不同字体的称谓(也有称“书体”为“书体势”者) 。从现有资料看,自上古至近代不同时期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们所提出的名目不尽相同。据我们粗略统计,至少有四十个左右的概念名称被用来指代不同的字体。现择要简介如下。

“书体”一词最先见于南北朝时期梁朝僧佑撰《弘明集》中《述义篇·书体》条目下: 夫圣文妙迹,昭回千载,其意岂徒传音译而已哉!故昔人以八体六文之目以表书之形质;今人以颜杨赵虞欧褚陆诸公之笔札以辩书之风流。二者虽殊,同归意趣耳。 其中“八体”一名最早见于西汉扬雄著《法言·问神》中 “故谓之书者,言也,言出于心,心正则书正矣……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诸侯力政,时异事殊,文字道乖,语默长往。故有战国纵横之际,割断纵横之说者也。五斗米、天师、二京、三魏、悬针垂露之功,章草行楷书之体,皆后贤追制,非圣人所作也。然则古无纸墨,孰为印刷?古无笔砚,孰为点画?古无议论,孰为褒贬?后之作者,不能容易也何? 六文”之名首见于西晋卫恒撰《四体书势》中。文中“六文”即“大小长短阔狭”六种笔画特征。

此后,北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杂艺》中用四个短语来概括“八体”“六文”的内涵外延:

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隶书,四曰章草,五曰行书,六曰飞白,七曰草书,八曰楷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楷”字均当作“隶”解,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楷”与“隶”二字通假使用。至于将章草列为第四种书体,将“楷书”列在第八位(最后一类)的观点当源自南朝齐梁间著名书家虞龢的见解。

东晋王羲之撰有《书论》一篇,其中除列举了前人的“八体”“六文”概念以外,又提出了两种新的说法:一是以“三体”概言“篆隶楷”三种主要字体;二是用“四体”形容“篆、隶、草、楷”四种常见字体。

南朝梁沈约撰有《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对历代书法发展演变史进行了宏观论述,书中认为,周秦两汉时期的篆、隶、草、楷四种字体各有特点,但都还存在不足之处。直到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书体臻于完善。因此,他根据《礼记·中庸》中“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两句古语中的“人”和“一”“十”“百”“千”数字,归纳出“四体五功”的概念。他的原话是说:

及乎钟张之绝,羲献之奇,纵任变通,各驰妙旨。然犹傍穷篆籀,贯练古术,信可以俯视徐庾,仰窥韦苏矣。所以兼众善而为一艺者,唯王右军乎!昔蔡邕入鸿都门,睹范晔碑阴题名,顾而对客曰:‘此碑非向卿之书。’始知人固有缘,不可妄议也。 按此说,“四体”乃是指“篆、隶、草、楷”四大类别;“五功”系指五种书法创作技巧,分别为“篆、分、草、行、楷”五种基本笔法(见上节)以及“纵、横、疏、密”四类章法结构布局法则。

北魏时的书法理论家崔浩撰有《书教下》一文中有关于书体的论述,内容颇为驳杂,难以归类。仅就其中有关书名来看,就有“体势”、“形势”、“风骨”等三个词组。 我们以为其中的“体势”就是“书体”的意思。而且这个定义基本上继承了上引颜之推的说法。至于其他两个名词,可能属于同一概念范畴的不同表达方式罢了。总之,这三个词语所指概念的含义大同小异且具有传承性关系,在此不妨统一命名为“书体”名谓。

隋代智永禅师编写的《真书千字文》序文中有以下一段描述书法演进历程的文字值得重视:

夫自羲献以来,莫不夸炫古今,争工绝代,虽复穷年累月,犹不能臻妙理。于是舍其旧而新是图,每欲造书,先须静坐,调息凝神,心不外想,满腹气定,然后下笔。初学时先学结构,结构既定,则接写自然。今观古法,诸家并共相仿效,多不能得,何以言之,如《说文》十二篇而尽天下之字,未有不得其法,而得《说文》之深者。 这里作者虽然强调了“静思”的重要性,但他还是提出了一种“以静制动”式的书法练习方法,而且把这种训练目标锁定在了汉字“结构”方面,可见其对“书体”概念的认识还只是停留于初级阶段。不过,他所使用的术语却很有代表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十三笔书体”。所谓“十三笔书体”就是指“篆、隶、分、真、行、草”六大基础书体和“点、撇、捺、竖、横、钩、挑、折”八个基本笔画的统称。

唐初虞世南撰有《笔髓论》一书,其中记载了他在跟随叔父虞璟研习书法的过程中对其所传授的用笔、结字的体会认知,以及对诸多前辈书法家的评价看法,这些观点大多可视为他对古代“书体”概念的解释,其中不乏精辟独到之见。例如他认为:

夫字虽有质,至终亦赖形而成焉;虽无貌,以至于端惟凭墨而生焉,故知墨色、形质,学之要也。夫点策竖拂应心而不变,斯为书之质也;体方而尾方,字方而势圆,斯为书之势也;纤而微密,沉而密敛,流而劲利,纵而相得,斯为书之貌也。是以一点成一字之体,一字乃终章之准。

这段文字可谓是对“书体”概念最为全面准确的解释阐释之一。 唐代书法批评家张怀瓘在其著作中提到过多个有关书体的概念表述,其中包括“九体”“三体”“四体”“十六体”等多种名谓。限于篇幅,

优质答主

先占一个坑,回头再填哈! 1.甲骨文(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250年之间)-商周时期 2.金文 (公元前480年至公元3世纪初)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朝 3.篆书 (小篆大篆)(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夏商周及秦代 4.隶书 (古隶今隶) (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至今 )汉朝开始形成并发展成熟起来 5.草书 (晋草唐人草宋人草元代以后草)东汉时期产生六朝时盛行唐代兴盛到宋代,到了元代又出现了一个高峰,明代继续盛行,清代也受到追捧 6.楷书 (魏碑南帖北碑) 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逐渐从隶书演变而来,隋代确立成为官方文字,唐初规范而成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