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物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的互相和谐与相克相生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普遍规律。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尚书·舜典》“宅朔南箕,司宣上天之命”; 《吕氏春秋•孟春纪》:“其色青,故谓之青帝。”其中提到了五方、五色与五行的对应以及天帝的五行属性;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伯夷列传》中也有记载:“武王伐纣,师诸侯之兵而攻殷,克而封之以箕子。……或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余曰:‘然’”,这段文字也涉及到了五行理论在史学领域中的运用; 东晋葛洪在他著写的《抱朴子内篇》中也提到过五行; 隋唐时期道家经典《道教三洞经书部序》中对五行作了总结性的诠释。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周易参同契》将五行说引入了医学领域用以解释人体结构和生理活动规律(如气、血等),之后五行学说又成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诊治疾病的方法手段。 在古代的历法中,以阴阳五行来标示节气,干支循环交替表示岁序更迭(六十甲子),同时配以十二生肖记录每一年的年份生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也叫阴历、夏历、古历、旧历等等。
我国古代的先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一年之中既有寒冷和炎热的季节更替,也有风和日丽与狂风暴雨的到来,更有花开花落和草长莺飞的变化;而在一天之内又有朝阳升起与夕阳落下的过程,有白昼的光明与黑夜的幽暗,有潮起潮落的反复更替,还有昼夜交替之时出现的晨昏蒙影。他们经过长期摸索发现天地之气有着相生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有相克的规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矛盾统一的过程,正是这种生克制化使得自然界中的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过程中。
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大要素看作构成世界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一理论不仅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其他各个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1,2]。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记载: “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羊年是属于五行中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