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法事七天见效?

申法家申法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佛教界,有“末法时代”的说法。根据《大涅槃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入灭(逝世)前,告诉阿难,在未来五十六亿年,会出现“人寿极度缩短,多恶少善”的时代,人们信仰佛法的决心会急速衰退,而造作恶业的机会则大大增加;《正法念处经·三恶趣因缘品》亦云,在“佛灭度后五百岁”,“是诸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人中之行,多不善业”。 现代人类社会之所以诸多不幸,的确可能与“末法时期”的到来有关。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人类进步的力量。

对于信众而言,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宗教的成就,都不可能依靠单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佛弟子们只有在相互信任、共同配合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圆满正觉”的目标。 如果我们把佛教比做一棵树,那么信众就是树上的果子。只有根深蒂固,果实才能圆满成熟。如果根不深入地下,只靠表面吸收营养,那么结局必然是枝叶枯黄、花果夭折。同样,如果佛教只强调宗教领袖的重要性,或者完全依靠信众的个人力量,那么这棵树必然生长缓慢甚至枯萎。只有领导(佛、菩萨)与信众(果树)相互作用,协同努力,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现代佛教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信仰体系——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自利”是指自己修行要到达觉悟的境界,“利他”则是希望自己觉悟后的成果能利益到他人。也就是说,通过自修自得的方式来感染教化他人,达到“觉他”的目的。 在实践层面,“自利”“利他”体现在学佛的全过程。

首先,通过闻思修行,自我觉悟,这是“自利”的过程;其次,凭借个人修行的功德力量,给予他人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帮助,这才是“利他”的体现。 比如,佛弟子在寺院参加法会,聆听佛学讲座,这是在“自利”;会后,把听经获得的感悟分享给身边的人,甚至撰写文章发表和传播,让更多的人受益,这就是“利他”。

总之,无论是出家、在家的信众,只要能坚持正确的修行方向,都能从佛教中获得现实的帮助和精神的慰籍。 但是,如果信众对佛教的理解仅停留在“求神拜佛”“消灾祛病”之类的话,那说明他们的修行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境界是自我完善——“自我解脱”和“自我成就”。 唯有自我觉醒,自我超越,才能获得真正的安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