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钱人民币多长?
我天!看到这个问题,我差点笑出来!哈哈……原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没仔细量过一元钱的「身高」? 前几天刚看了央视的《焦点访谈》,里面有一期专门讲了我国目前的现金和移动支付的情况,其中就说到目前流通的纸币长度都在缩短——因为钞票制造成本升高(因为技术进步导致原材料成本降低),而移动支付普及导致人们出门带现金的次数和金额都大幅减少,所以央行决定少量增加纸币的发行量以应对需求。 虽然只是「少量增加」,但如果是「仅增发数量极少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对现有货币总量肯定是会有影响的。如果只增发数量极少一部分,而且这些增加的纸币全部流到市场中的话,相当于每个用户都收到了一个这样的消息「央行把你口袋里的钱变少了」,然后会一起涌向央行去问「为啥我的钱变少了」,央行的办公地点肯定挤破头了! 在现有的制度下,不可能让这一小部分纸币流向市场的。
那这少的可怜的一小撮纸币是怎么「解决」的呢?其实办法很简单:这少部分纸币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按面值发行(也就是说它上面印多少钱,它就值多少,而不是额外再加钱),而是按实际需要发行,即在流通中逐步损耗。这样的话即使有一部分损失了也不会明显导致市场上货币总量的变化,不会引起消费者的警觉。 但这么做的话,每一元的纸币价值其实是下降了,因为它的面值贬值了。不过,既然消费者已经接受了这种币制改革,并且这种改革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减少了制造、运输、保管等成本),为什么不继续实行下去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目前纸币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支付,而是在公众之间传递信息。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突然有新闻说「考虑到移动支付的普及,为了减少印刷费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所有发行的钞票一律按面值发行」,我相信一定会有人高兴得跳起来!因为他终于有机会拿到实际面额的钞票了! 其实我们平时给钱的时候很少去计较钱的「真实价格」到底是什么,比如发给员工的奖金,给客户的佣金等等。但如果收到钱的人特别在意这一点,就可以通过一些技巧让对方少收或者不收「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