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面含有什么?
“玉”字在古籍中除指玉石外,还指一种名为“琬琰”的美石 《礼记·聘义》中有关于玉的定义 “聘礼,玉寸八,笾豆三十有六,而币帛皮胶之属,不知其多少也。” 而南北朝时期的《述异记》里则将“琬琰”泛指一切玉石 “隋侯珠、和氏璧,盖天下所共称。然自三代以来,玉人雕镌以为器用者,皆称为‘琬琰’。” 所以严格来说,现代意义上的“玉”在古代文献之中并不具有明确的概念。 不过,尽管“玉”的概念如此模糊,但我们仍然可以发掘到其中蕴藏的信息。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古人大约是把所有的美丽石料都称作“玉”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用玉器来装饰自己(《周礼·天子大婚》中有载),也用玉器来祭祀神灵(《礼记·祭统》中有载)……总之,凡是美丽的石头,大概都可以被称作“玉”了。
除了自然形成的玉以外,还有人造玉。据传东汉时南阳出产的“水玉”便是人造玉,以炭墨染竹木为骨,灌人胶黏合而成 到了宋代,又有“段玉”流传于世,这是一种以琥珀与彩色宝石为料,用玉雕师切磨成型的假玉,主要用于饰物及玩赏。
当然这种“假玉”也是有历史的,在汉代就有制作精美的琥珀珠子,而在清代也有用绿松石仿制的碧玉球。 那为什么古代人会偏爱这些由人工制成的“假玉”呢?
除了玉材稀缺难以获得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假玉”十分精美,常常让人难以区分真假的程度。比如宋代的“水玉”,其制作工艺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人难以分辨。甚至据说宋徽宗曾将一枚“水玉”戒指送给李纲,而李纲戴了两天之后才发觉,这根本就不是天然制成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