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用书法怎么写?
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记载的: 鹿,象形。马头、鹿角,麋身,牛尾,四蹄(jí)之獸也。凡鹿之屬皆从鹿。 “鹿”字的甲骨文像一头站立的小鹿的形状。 “鹿”的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似。 小篆的“鹿”字进一步把马头的形状简化掉了,并出现了“禾”字形的特征;隶书则继续省略了“禾”字形的部分笔画,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形体结构。 从上面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小篆的“鹿”字是承袭着金文的写法来的——因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这种字形了: 上图为《何尊》中的“鹿”字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重要青铜器之一,器高为39.5厘米,口径为49.8厘米;宽21.4厘米,重14.6公斤。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简洁大气。其上所铸122个铭文,详细记录了周成王五年即位后封弟弟虞叔于何地之事,是西周早期重要的文物。 这说明在金文时期“鹿”字的字形就已经形成了——“马头、鹿角,麋身,牛角,四蹄之獸也”——这样的结构特点就固定下来了。
到了小篆阶段,为了书写便利和字形结构的简化,又逐渐省略掉了马头的形象,最终变成我们当今所用的“鹿”字。 那么为什么小篆的“鹿”字会呈现出这样的结构呢?这是由于秦朝的汉字采用了繁体字的形式,在草书、楷书阶段,又都延续了小篆的写法,所以才保留下来这么一种奇特的结构。 比如,在钟鼎文阶段,这个字就是比较规整的“馬頭鹿角麋身牛尾四足之獸也”的结构形式: 这个字在西周初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是这样的: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铭文,这个字的结构已经演变成了这样: (《石鼓文·猎碣》) 从这段变化来看,“鹿”的字形是在慢慢简化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在今天的汉字的字体里见到的“鹿”这个字了:马的头,鹿角,麋身,牛角,四蹄之獸也。凡鹿之屬皆從鹿。